廖靜文老人如今已80高齡
圖為徐悲鴻。廖靜文稱其改變了她的一生
徐悲鴻、廖靜文和他們的孩子
徐悲鴻作品
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名字與藝術大師徐悲鴻緊緊連在一起,湖南瀏陽人廖靜文女士一生,構成了一個完美女性的代名詞。她曾任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現任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半個多世紀以來,這位從湖南走出去的女子,一直為世人所關注。
日前,這位闊別家鄉(xiāng)64載的游子,在霏霏細雨中再次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拔襾硐蛭业母改赣H道歉了!這是我?guī)资陙淼谝淮蝸淼礁改笁炃皰吣!闭f到這里,廖靜文話語哽咽,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昨日,記者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再次走近了這位經歷滄桑的老人。
半個多世紀回家4次
“我是一個很不幸的人,一生遭遇的痛苦太多。11歲時母親就死了,31歲又死了丈夫。母親生下10個孩子,活下來的有8個,家庭一度很困難。內向、自卑、抑郁成了我的性格!绷卫险f。
“由于工作很忙,我離家六十余載總共才回過4次家。我祖母、父母和大哥均葬在長沙縣東鄉(xiāng)的雙江村。我于本月12日攜兒子來到了親人墓前,我是為了還債而來,我在墓前放聲痛哭。回到賓館后我一夜未眠,那一天相當于過了一年!
廖靜文告訴記者,自18歲離開家鄉(xiāng)后的幾次回鄉(xiāng),第一次是1959年回家埋葬父親,當時她36歲;第二次是1994年瀏陽社港建鎮(zhèn)時她受邀回來;第三次是2001年湖南省博物館在長沙舉辦徐悲鴻畫展;這次是參加齊白石藝術節(jié)而來。當記者問及下次什么時候再回湖南時,廖老充滿感情地說:“人都是愛自己的故鄉(xiāng)的。我雖然在北京,但我的心常常飛到了家鄉(xiāng)的大山上。故土難離呀!但年紀大了,要回來很難喲!”
40多年守護悲鴻紀念館
1953年9月,徐悲鴻去世后,廖靜文將徐悲鴻的1200余件作品以及收集的唐代至今的1000余件美術作品、書籍、畫冊等貴重資料全部捐獻給了國家。1973年,廖靜文女士向毛主席提出了重建“徐悲鴻紀念館”的請求,獲得主席批準。紀念館建成后,她天天到館,風雨不誤。館里的大小事務她都親自過問,中外來訪的朋友和觀眾,她只要有時間,都會熱情接待。她還在館內建起了“徐悲鴻畫室”,聘請美院教授執(zhí)教,為國家培養(yǎng)藝術人才。此外,每年紀念館都要擠些錢捐給“希望工程”,扶助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當時不少好友勸她,兒女還小,應該考慮自己和孩子今后的生活問題,況且徐悲鴻在許多畫里都寫了“愛妻靜文”的名字,應該為自己留下一部分,廖靜文卻說:“這些作品和藏品耗盡了悲鴻畢生的心血,凝聚了他對國家和人民深沉的愛,我能據為己有嗎?不能,決不能!”
廖靜文和徐悲鴻的兩個孩子徐慶平和徐芳芳曾分別在法國和美國留學,一個學習藝術,一個學習管理。她說,因為自己沒有任何積蓄,兩個孩子在外讀書十分辛苦,回來的時候,兒子的頭發(fā)脫落了許多,女兒臉上的皺紋比她還多。想起這些,廖靜文至今仍感覺很愧疚。
廖老說,她永遠銘記徐悲鴻早年贈給她的一首小詩:“燈灰已入夜,無計細相思。魂已隨君去,追隨弗不離。”半個多世紀了,他們就是這樣魂魄相守,不離不散,為藝術傾注了畢生心血。廖靜文說:“我把整個生命都放在了紀念館。從1957年徐悲鴻紀念館建成,一直到今天,40多年一直沒有離開過它!
完成紀念館擴建是最大的心愿
1953年,位于北京火車站附近的“徐悲鴻故居”作為徐悲鴻紀念館對公眾開放,后因修建地鐵,徐悲鴻紀念館遷址于新街口北大街。國家每年撥款100萬元用于展館的維護和設備更新。時下,馬路西側正在進行危房改造;東面鱗次櫛比的時裝店和快餐店證明著時代的變遷,而獨有這座兩層小樓一直在訴說著一位藝術家50年前的故事,和他的妻子長達半個世紀的守護。
保護徐悲鴻留下的作品和收藏被廖靜文看作是自己的生命,在最困難的“文革”時期,徐悲鴻的作品要被銷毀,廖靜文說:“那時我也不想活了,若真那樣,我對不起悲鴻。后來我找到周總理,總理想辦法把館里所有的收藏送到故宮太和殿旁的一個大殿里鎖起來,一放就是13年。因為那里面太潮濕了,等再拿出來的時候幾乎都發(fā)霉了,一些油畫上的色塊也掉了下來!敝两瘢戊o文還在為修復那些珍貴的油畫而努力。她說,現在還有100多幅沒有修好,因為請外國修畫專家需要大量外匯。
時至今日,身為紀念館館長的廖靜文還在四處奔波,只要是關于辦徐悲鴻畫展、出畫冊的事,或是為館里募集資金,她都要親自去。廖靜文告訴記者,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紀念館擴建工作。目前,北京市已經在紀念館旁邊新批了一塊5000平方米的空地,但需要花費9000萬元,因此這塊地至今還沒有買下。“還有1000多幅一級品疊壓在柜子里,另外還有那么多古畫和書籍,要是能把新館建成,就能陳列悲鴻更多的作品!
廖靜文現在有一保姆為伴,住在北京西山附近。已經80歲高齡的她每天早上7時多起床,然后到紀念館上班。
“長沙變化很大,變得很漂亮很寬敞,我簡直都認不出回家的路了!边@次湖南之行將成為廖靜文記憶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情愫。(記者 劉炬)
附:廖靜文小傳
廖靜文1923年出生在湖南瀏陽縣(今瀏陽市)社港一個貧苦知識分子家庭。6歲時全家遷居長沙,先后在長沙市十一小學、周南女中讀書,隨后參加抗日文藝活動,193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管理員,1940年到重慶后,在院長辦公室做助理。1943年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文系,一年后輟學回到中央美術學院,繼續(xù)協(xié)助徐悲鴻工作。
1946年1月,她與徐悲鴻結婚。1946年8月,徐悲鴻出任北平藝術?茖W校校長,偕她北上居住在北平。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患腦溢血病逝。為了感謝黨和國家對徐悲鴻的關懷,她將徐悲鴻的全部遺作和藏畫、文物都捐給了國家文化部,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立徐悲鴻紀念館。為了寫好徐悲鴻傳記,她再次進入大學讀書,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插班學習。1957年夏,她完成大學學業(yè),任徐悲鴻紀念館館長,開始徐悲鴻傳記撰寫工作,并應聘到中央美術學院講授中國文學史。1982年,一座嶄新的徐悲鴻紀念館在北京新街口北大街53號矗立起來。同年,她撰寫的26萬字的長篇傳記《徐悲鴻的一生》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好的反響。作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和徐悲鴻夫人,她還積極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到高校講授徐悲鴻的藝術和生活道路,并進行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
[相關鏈接]:
徐 悲 鴻( 1895 ~ 1953 )(圖)
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組圖)
徐悲鴻紀念館
(新華網-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