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專題>>2006>>關注農民工>>本頁
站內檢索:
[關注農民工進城]13萬農民工子女與城里伢同窗共讀
(2006-02-14 04:38:03)

荊楚網(wǎng)消息(湖北日報)(記者甘勇、通訊員胡忠。┳蛉找淮笤,在關山做建材生意的孝感農民工李建軍,帶著兒子李朝陽趕到了關西小區(qū)內的楚雄小學。他給兒子背上嶄新的書包,又最后叮囑了一遍:“莫調皮,要聽老師的話,要和同學交朋友!

昨日,武漢市880萬中小學生正式開學,其中有13萬農民工子女,除部分在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上學外,有10萬人是和李朝陽一樣在公辦學校就讀的。他們大多可以免交借讀費,享受城里伢的待遇。

據(jù)了解,今年春季,武漢市指定280多所初中和小學,免借讀費接收農民工子女。楚雄小學是洪山區(qū)免收借讀費的學校之一。該校校長雷于春告訴記者,該校目前在校生749人,其中農民工子女近300人,近幾年每年都有所增加。該校從去年春季開始免收借讀費,如今免收金額已達20多萬元。

并不是所有的農民工都把孩子送到了免借讀費的學校,“擇校熱”也在農民工中悄然流行。不少農民工寧愿多花幾百元借讀費,也要讓孩子上教學質量較高的學校。

吳學銀是南昌安義來漢的農民工,他的兩個孩子都在武漢上學。老大在魯巷中學讀初一,借讀費600元,老二在魯巷小學念一年級,借讀費400元。

吳學銀告訴記者,現(xiàn)在農村有本事的人都外出打工了,農村的師資力量得不到保證,孩子在農村上學怕耽誤了。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掙錢為了啥,不就是為了孩子有個好的將來嗎?”吳學銀說。


[記者手記]城市,敞開你的懷抱

湖北日報記者甘勇

沉寂了一個寒假的魯巷小學校園重新恢復了喧鬧。開學第一天,學生們在老師的組織下開展大掃除。

教學樓的走廊上,三個小女孩抬著一盆清水,一邊互相提醒,一邊小心翼翼地挪動著腳步。她們三人分別來自武漢、黃陂和仙桃,在一個班上學,是最好的朋友。她們說:“將來還要一起上中學、上大學呢。”

這一幕,深深地刻在記者的腦海里。城里伢和鄉(xiāng)里伢的區(qū)別,在這些孩子天真的眼睛里,已煙消云散。盡管城鄉(xiāng)差距依然很大,盡管她們的父母可能收入懸殊,但是孩子們結下了純潔的友誼,描畫出一個城鄉(xiāng)和諧的美好未來。

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子女獲得了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機會。魯巷小學副校長張重陽告訴記者,盡管該校不是政府指定的免收借讀費的學校,但是由于教學質量高,農民工還是愿意把子女送到學校來。目前,全校2478名學生,農民工子女有300多人!翱蓱z天下父母心”,對孩子的那份疼愛,農民工和城里人別無二致,甚至還融進了更多的期待。因為,要真正融入這座城市,孩子是他們的希望。

教育公平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為農民工子女免除借讀費是眾多措施之一。據(jù)了解,武漢市今春為近10萬農民工子女免除借讀費,一個學期就減少了3400多萬元的收入。

城市正在降低門檻,敞開懷抱,慷慨地接納著它的新居民。各種農民工進城就業(yè)的歧視性規(guī)定和不合理收費被取消了,進城務工的各種手續(xù)大大簡化。政府還免費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免疫預防服務,農民工就診職業(yè)病可免掛號費、門診治療費等等。

政策門檻的降低,說明城市的管理者們對農民工的認識在提高。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農民工和他們的孩子在這個城市里生活、學習和成長,也是城市的主人。

Produced By 大漢網(wǎng)絡 大漢版通發(fā)布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