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清
早在5500年前,西亞兩河流域就出現(xiàn)了成熟文字。從此,人類進(jìn)入了有文字記錄的文明時代。
這種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叫丁頭字(也叫楔形字)。它是用木棍、骨頭、草根等作筆,以軟泥板為紙。右手握筆斜壓,離手的一端壓痕粗,近手的一端壓痕細(xì)。這一頭粗一頭細(xì),便現(xiàn)出丁頭形狀。壓在泥板上的文字內(nèi)容無所不有,包括宗教、神話、巫術(shù)、科學(xué)、天文、法律、歷史等。亞述時代建造的圖書館,藏有大量泥板圖書。18世紀(jì)出土后,其中兩萬件泥板圖書流入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
丁頭字的起源地是現(xiàn)在伊拉克。古代,這里水草茂盛,土地肥沃。歷史上,周圍各個民族你來我往,輪流上演火與血的話劇。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人類早期文明:興耕種、開溝渠、做帆船、紡毛麻、制陶器、建城堡、造文字……蘇美爾人曾在這里建立了城市國家。第三王朝的國王烏爾那模還制定了法典,并用丁頭字刻寫予以公布。
丁頭字早期為圖形體,后演變成丁頭體。前者和甲骨文相仿,后者相當(dāng)于漢字的楷書。早期丁頭字的造字方法與漢字差不多,也是象形、指事、會事、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如“頭”“足”兩字為象形,頭畫作頭的樣子,足則繪成足的形狀。如果在口、足的圖形上加上線條,表示嘴巴的位置和足的動作,就是“頭”字和“行”字了!翱凇弊趾汀靶小弊直闶侵甘聦崱
輝煌了3500年的丁頭字被歷史沙塵湮沒了。最后一塊泥板文字是公元75年的遺物。此后,逐漸不被人知曉。直到19世紀(jì),才有人開始研究并釋讀丁頭字,其中兩位業(yè)余愛好者成績突出。一位是德國中學(xué)教師戈羅特分得,他憑著聰明加上努力,釋讀德國學(xué)者尼布爾從波斯帶回的碑銘,結(jié)果13個符號,他猜對了9個。貢獻(xiàn)最大的要算英國人羅林森,他是軍人,服役于東印度公司。1851年,他全文翻譯了“比希屯撥司丁頭字銘文”,接著又有著作《巴倫和亞述丁頭字銘
文論釋》問世,人們稱他是丁頭字釋讀之父。丁頭字的發(fā)現(xiàn)和釋讀,開辟了一門丁頭字的考古學(xu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業(yè)余愛好也結(jié)出了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