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wǎng)(湖北日報)饒嵩喬
元宵節(jié)是我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據(jù)說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后,周勃、陳平等一幫舊臣掃除諸呂,擁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元夜”。
孝感南部,人們以此日為天官賜福之日,農(nóng)民于薄暮之時,燒田塍、燒荒,稱為“逐毛狗兔”。安陸農(nóng)民這天下午會提著燈籠,拿著小爆竹,燃香一根,到自己的田里去“炸地蠶”(地老虎)、趕“麻牯兔”。湖區(qū)一帶的農(nóng)民在元宵節(jié)晚上會選擇一舊瓦罐摔在地上,口中說:“正月摔破罐,頭不痛,腰不斷!睙o論城鄉(xiāng),這一天人們多用糯米捏成粉團煮食,稱為吃湯圓(元宵),湯圓中間裹白糖、桃仁、瓜仁等物,吃起來甜而不膩。晚上,一般人家都要在神龕上供出湯圓,燒香時用來敬神;同時,各家還要用蕎麥粉、細米粉或小麥粉子做成粑,統(tǒng)稱“月半粑”,“月半粑”是孝感民間久已成習的一種民間小吃,狀如饅頭般大小,用小蒸籠蒸熟,吃起來有一種清香撲鼻的味道,家里老人愛說:“吃了月半粑,準備種莊稼!痹谛⒏懈鞯,還有元宵這天吃春卷、吃糍粑的習慣,俗語有“吃了糍粑好下田”的說法。
孝感還有用元宵(湯圓)占卜的習俗,元宵節(jié)這天,孝感婦女就把湯圓放在滾開的水里,如果湯圓很快裂開,即兆生女,不裂就兆生男。
安陸民間在過元宵節(jié)時,有挑水兆豐年的說法,民間有句俗語:“正月十五挑滿缸,八月十五收滿倉”,農(nóng)家每到正月十五這天,人們就起得特別早到塘里挑水。據(jù)說,誰在這天第一個到塘里挑到水,誰就會發(fā)大財,并在一年里祛病消災,平安無事,所以人們紛紛搶挑第一擔水。
至于“鬧元宵”,孝感各地也是豐富多彩,十分有趣。民國年間,鄉(xiāng)村老少都會在這一天夜里相約進城觀燈拜神,稱為“走百戲”。元宵節(jié)前幾天各地都要舉行慶祝活動。十五日,人們敲鑼打鼓玩龍燈、劃采蓮船、踩高蹺、舞獅子,鞭炮聲此起彼伏。近年來,孝感各地禁鞭,人們便成群結(jié)隊出門游玩,大街小巷,人頭攢動,十分熱鬧。
一般老百姓家里在這一夜還會點油燈占歲,燈熄而又有剩油,主當年豐足;油盡燈熄,兆當年大旱。各家還要將燈籠懸于門外,叫做“示燈”。
孝感各地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說,大悟等地除了舉行燈會之外,正月十三即晚起燈,元宵節(jié)晚收燈。有玩龍燈、舞獅子、劃采蓮船、趕竹馬、捉蚌精(宣化、河口等地有踩高蹺、玩地攤、耍蝴蝶、挑花籃)等游藝活動,其盛況勝過春節(jié)。
此外,孝感民間元宵節(jié)舊時還有驅(qū)趕老鼠的習俗。這一天,孩子們邊敲瓢盆,邊唱歌謠:“敲木瓢、敲木瓢,老鼠生兒不長毛,生一窩,死一窩,生的沒得死的多!边@種寓玩于驅(qū)邪之中的舊俗,給舊時許多童年的孩子帶來無盡的樂趣。